著名学者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教育者,非为以往,非为现在,专为将来”。这足以说明教育是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小到改变个人的境遇格局,大到关联民族的国运发展。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与政策的松绑,身处教育产业核心市场的K12教育也成为了大家竞相追逐的焦点物。大资本不断强势进场,中小教育机构的生存与盈利空间也被挤压的愈发有限。
那么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K12教育进入同质化竞争时代后,中小机构该如何打造自己的优势区间?
照例在开篇伊始进行科普,和不太了解教育行业的小伙伴们普及一下K12教育的概念。K12(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是一个教育类专属名词,是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缩写,现在普遍用来指代基础教育阶段。郑仁强老师就强调过这样一个观点,认为中国教育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教育产业整体规模增长至2.9万亿,复合增长率高达13%。而基于二胎政策放开,高考竞争加剧,父母对教育成本支付意愿日益加强等利好因素的影响,未来市场上对K12教育的整体需求也是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接下来我们就步入正题,来看看中小机构应该如何在这个领域打造独属于自己的优势区间。
首先要强调的一点,是要对机构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明确的规划,务必做到细分赛道,精准定位。
一般来讲,大机构想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很大程度上是要倚靠雄厚的投资资金和系统的规模扩建,以便进行标准化的教材研发,机构设置以及学科管理。但是这些设置和安排往往需要持续投入成本,也很难在短期内看到回报,是不适用于中小机构的。
对于中小机构来说,与其漫无目的的“广泛撒网,全面铺开”,倒不如走“小而美”的路线,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赛道进行深耕细作。
想要精准的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不妨尝试“三步走”战略:
首先,想明白“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做什么?”这三大发人深省的哲学问题,因为它们的最终答案会决定机构未来的发展策略与走向。
确定好整体的运营方向和目标后,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做好内容,研究透相关的教育政策,考试特点及教育现状,从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最后,也是分外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做好大数据调研工作。郑仁强老师就说过,“并不是只有大机构才需要做大数据工作,中小机构也同样需要,因为数据是可以帮助你赢得战斗的有力武器”。
而对于K12教育领域里的中小机构来说,最有效的搜集大数据的方法就是进行本地化的深入研究,研究清楚哪一个学科最容易拿分,哪一个类型题是历年考试热点,吃透本地的考题,帮助学生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只有这样才能造就机构的好口碑和好声誉。
其次,除了做好教学本职工作之外,更要注重服务的层次和质量。早在多年前,马云爸爸就告诉过我们“未来30年里,企业与企业之间归根结底是在进行服务的比拼”这一不二真理,事实也确实如此。
在各行各业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服务早已经成为了区分优劣,评估好坏的最后一道门槛。“顾客至上”绝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商家更应该将此奉为圭臬,多一些思考,想明白自己的客户究竟需要得到怎样的优质服务。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K12教育界。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其他行业,K12的教培人员必须同时服务好家长和学生两大群体。对于家长,要充分了解家长的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给其提供尽可能多的班型:诸如1V1私教,精品小班,在线网课等,切实做到“丰俭由人,按需所取”;频繁沟通,尽可能多的去了解家长的心理状态和主要诉求,帮助其排解压力,寻求方法。
对于学生,要时刻跟踪其相关学科的成绩状况,结合他们的自身情况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法,帮助其攻克学习难点。
除此之外,机构还需要做好外围的服务工作,从前台接待,到教学过程的可视化环境,再到投诉受理,退费机制等,都要有的放矢,有章可循,力争做到妥帖全面。
正如郑仁强老师说得那样,“想在同质化竞争严重的K12教育圈形成一套独树一帜的商业模式实属不易,相比之下,努力将服务做到极致似乎是更好的出路和选择”。
最后一点,要谨记“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硬道理,吸引优质人才,从师资上助力机构的长远发展。大机构通常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权威性,以此为优势,在招聘时往往能够吸引到更多优秀的员工。中小机构不太具备这种天然优势,就务必要学会后天发力,通过提高薪资待遇,给予宽广的发展空间等方式来吸引人才。毕竟,师资力量的优秀与否是完全可以决定一个机构未来的发展命运的。
那么问题来了,中小教育机构在招聘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一,校长是机构的灵魂人物,宛若掌舵手一样掌握着机构这艘大船的方向,所以,最先要做的就是找到校长的合适人选。他(她)需要对市场前景进行清晰的预判,对机构资源进行清晰而合理的配置,简而言之,一个优秀的校长是要有优秀的宏观把控力的。
郑仁强老师就在演讲中就提到过,在教育市场中,有太多“因为找到了好校长而扭亏为盈”的案例。曾经有一家知名教育机构濒临破产,新上任的校长秉持着“教育质量是生命线”的理念拍板了机构的变革,在实地考察后大胆引入了双师课程(即摒弃固有思维,让两位老师对一位学生进行授课辅导),形成独家特色,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带领机构起死回生。
二,找好领头羊后,还要确保“队伍好带”,要丰富教师团队的特色,争取做到全面开花。既要有经验丰富的老师(有过学校授课经验乃至命题出卷经历的最佳)把握方向,也要有年轻有创意的老师(可以是国外留学回来,也可以是尤为擅长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来注入活力。两种类型的老师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自然会让你的机构愈来愈强。
以上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在K12教育进入焦灼的同质化竞争后,中小机构该如何突出重围,吃到属于自己的那口蛋糕。就像狄更斯所说的那样,“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伴随着机遇和挑战,教育产业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只有在不断努力,不断思考后,具备了独一无二的核心优势,才能在这个领域立于不败之地。
版权声明: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