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岁的时候,村里的男孩女孩都学会了游泳,几个人慢慢游向浅滩,岸上的老人大声吆喝着:“当心水塔猫,那里水深,哎……。”
如果有人问我:“下水游泳时,除了水和烂泥外,人体最先接触的软体动物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是家乡小河中的贝类。”
这叫三角蚌,是繁殖珍珠的最佳贝类,不过,在家乡的小河中,这种贝类并不多,且大小不一,有的好几斤,且藏于浅滩的洞穴边,有时很怀疑:它仅有的斧足,是怎么深陷于坚硬的滩头上?就是人用手去挖,都得需要好久才能挖动。生命的特异功能,有的远远超乎人的想象。
可以说:我是庄内最好的摸河蚌高手,那时这种蚌价是最高的,可达到5毛线一斤,可惜的是常常一天下来,三角蚌的总重量不会达到十斤,就是如此,相对当时的5毛钱1工,我算是大人在田里忙活了一天的收入。
珍珠繁殖刚刚兴起,不,还只是零星的几户在尝试,86年的时候,三角蚌珍珠最高价卖到8000元一公斤,只是那时的师傅们,种殖的颗数太少,20枚左右,还要防止小偷和意外死亡。后来到常州运来一大批三角蚌,价格急流而下。
它叫足五蚌,书上的名字可能叫褶纹冠蚌,是稍次于三角蚌的珍珠繁殖蚌类。这种蚌类繁殖能力很强,几乎深水中、浅滩上随处可见,有时一天可摸上百斤,只是价格在2毛钱一斤左右,书费是没问题了,还购买了大量的小人书,在众目睽睽之下,讲三侠五义、铁扇公主、墙头记等故事,引来一大批听众。
此类珍珠的价格最高价大约是4000元一公斤,后来自己家请来了师傅,卖了2公斤珍珠,盖起了村里第二幢楼房。随着珍珠行业的兴起,价格从2000元一斤,迅速跌至150元一斤,这种三年才有的繁殖,真的让人哭笑不得,后来跟从者大都血本无归。
小河中它的存在,当时还是不多,颜色深黑,且个头很小,淡黄色的也有,只是采集起来,真的不方便。肉又少,佐料又不多,偶尔间的捞一小碗,干脆扔了。腥味很浓,食用起来又特别麻烦。家乡人称它为蛤蜊,因为食用的人较少,捕捞到的都又黑又老的蛤蜊,一般人对它映像不深,时常喻之为外来品种。
背角无齿蚌,是小河中的常客,又名菜蚌,上下不相接时,随便捞几下,就是一大盆,那味,既不知放葱,又不知放蒜,辣椒又不敢多放,味精当时还是计划用品,味儿不咋的,太腥。
后来,它上集市了,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卖到2毛、5毛到一块。这家伙遍地都是,随着河蟹的登场上市,大大抑制了它的泛滥,如今河里的背角无齿蚌仍是最多的,相较以前,肯定连五分之一都不到。
河蚬也有,与蛤蜊的命运相似,等同于无人问津。
中华圆田螺,在庄稼地里、水稻田中,一度无处不在,在有机肥、烂草肥、猪粪、人粪时代,它竟然无人食用,至今我都想不通,难道它的肉类不鲜美?至少当时是这样的。
大瓶螺与钉螺,是用杀螺用的药类,几乎到了根绝的地步,不过不得不相信,生物适应性有多强,大瓶螺与水葫芦、水葫莲一旦相遇,就会大肆发展,钉螺是血吸虫的寄所,曾一度深恶痛疾之,然而还是根除不了。
铜锈环梭螺,不用说,它是一种美味,又是净水的利物,小河中的螺蛳,有时多到数不胜数的地步,随着河蟹养殖的兴起,人工拖,拖船拖,河蟹的夹食,蓝藻的泛滥,水质一度恶化,螺蛳到了濒临灭绝之时。
家乡人称之为鸡牙挑,它常常在浅水处、树根边,赤着脚,或趴在船帮边,都可以捞它一大盆。肉较硬、香,与螺蛳相比,味儿鲜美,但没有螺蛳有嚼劲。
它的数量没有螺蛳多,但除螺蛳以外,鸡牙挑就是贝类的亚军,最主要采集它太麻烦,所以它利用自身的优势,保持了自己长久不衰的现状。
这种贝类,看似古怪,又称它为盐牙挑,四十年前,它的存在虽然不多,肉与鸡牙挑相似,但它的外壳,可用来舀盐,于是有了盐牙挑的美名。
以上只是家乡常见的水中贝类,它们除了可食用外,而且其外壳一旦粉碎成粉,就是夏天驱除痱子的凉爽佳品,尤其珍珠繁殖用的蚌类,更是有人来长期收购。
现在,在蟹塘类,还经常看到它们的身影,与往日的盛况相比,它们更像是外来者,从江西、苏北、安徽等地,长途奔波,重新建立了不一样的贝类世界。
版权声明: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