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在一般的说法,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指的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
这样的观点由来已久,而且深入人心,相信大家从小就会在各种历史课本、课外读物里看到,四大发明对全世界影响深远,是我们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骄傲。
不过,根据最近的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四大发明”中,其实还有不少值得重新探讨与思考之处。以下便结合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对问题最大的造纸术和指南针加以分析:
1.造纸术
提到纸,所有人都不会陌生,这是今天最常用的书写材料。在纸张出现之前,我们的老祖宗记录文字的载体,主要包括甲骨、青铜、简牍,想必大家都是很熟悉的。甲骨文主要记载鬼神占卜之事,青铜器上铸铭文,也是跟祭祀、军事有关的大事,日常书写还是要用简牍。这里顺便一提,虽然我们现在没发现商代的竹简,但是有学者根据甲骨文中已经存在的“册”字,推测商代应该已经有了竹简。
简牍以天然的竹、木稍加加工而制成,价格便宜,是一种比较优良的书写材料。可是它占的体积大,而且沉重。因此写在竹简上的书携带非常不便。因此最终被纸张所替代。
说到纸的发明,不少人都会想到蔡伦。很多历史书上都会写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果真如此吗?
我们都知道,蔡伦是东汉中期的人。但是,考古学家却实实在在地发现了西汉的纸张,在这里举一个最好的例子:
这是一幅地图的残片,它出土于甘肃敦煌马圈湾的一座西汉时期的烽燧遗址,也就是西汉的烽火台。经过检测,这块地图的原料的确是纸!而且是用麻絮、破布为原料做成的。
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只是残片,但这块纸表面比较平整,上面用毛笔绘出的墨迹并没有洇开,说明它的质量已经相当不错了。
其实在西汉的历史文献中,也出现过一种更原始的纸,《汉书》中记载过一种包裹药丸用的东西,叫赫蹏[hè tí]。根据古人的解释,这是一种利用蚕丝絮做成的纸,非常轻薄。
那为什么要说蔡伦发明造纸术呢?
这主要来源于《后汉书·蔡伦传》的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有了考古证据,我们就可以判断,其实蔡伦并非纸的发明者,而是改进了造纸术。蔡伦造纸的基本方法,在西汉时期也早已出现。
2.指南针
现代指南针,是利用带有磁性的针状物来指示方向。说到古代的指南针,不少人都会想到一个词——司南,并且会想到下面的这个图,也是历史教科书上都会出现的图:
这幅图展示的并非出土文物,而是一件现代人想象的复制品,藏于国家博物馆。
复原的依据主要是汉代文献《论衡》里的一句话:司南之杓(用途),投之于地,其柢(握柄)指南。
所以复原者用磁石只做了一枚勺子,把它放在铜盘上。怎么用呢?大家都可以想象,转动勺子,由于地磁的影响,勺子停下的时候,柄部会指向南方,是不是很神奇呢?
可惜,事实并非如此。
当时所能找到的天然磁石的磁力,难以克服勺子与底盘之间的摩擦力,而起到这么神奇的“指南”作用。
所以在制作复制品时,用的是现代的人工磁铁,即利用电磁感性原理,给铁勺加上了磁性。
当然,汉代可没有这个技术。
在这里需要补充一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表明,已经有研究者采集到与古文献记载磁性相近的磁石,制成了具有良好指极性的磁石勺。
假如我们认为汉代已经有了这样的磁性指南工具,可是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在历史文献还是考古证据中,都缺少可靠的同类物品,这一疑问仍然有待新的研究或考古发现。
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我国古代利用磁石的磁性来指示方向,比较可靠还是在宋代。
说了这么多,似乎显得我在给古代发明“拆台”,有损民族自豪感。
可是,假如我们想要了解历史真相,就得尊重事实,研究历史的魅力也正在于此。我们祖先在生铁冶铸、马镫、火药、丝绸等领域,都是遥遥领先于西方的。
版权声明: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