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有几个情人节?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文化相互渗透,西方纪念瓦伦丁和典狱长女儿的爱情的情人节传入了中国。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思考中国有没有土生土长的情人节,如果有,中国的情人节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广为流传,所以一般人们将七月七日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定为情人节。据考证现在大家比较认同的情人节有三个:上元节、上巳节、乞巧节
1、?被年味儿冲淡的情人节
上元节又称为元宵节,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古时,元宵节夜游观灯,街上甚是热闹。有诗为证,”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失,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动的再现了当时的场景。在古时女子难得有机会出门,这样的节日,大家出来赏灯猜谜,恰是男女约会的好时节。传统戏曲中的陈三和五娘就是在元宵节赏花灯时一见钟情,在《聊斋志异》中王子服与婴宁也是相遇在元宵节。王子服拾花痴情寻婴宁,婴宁单纯可爱,可谓写出了少男少女的爱恋,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如《醉翁谈录》中的粉盆儿,《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定情,在《三言二拍》中破镜重圆的故事,此可见,上元节可谓是自古以夹的”情人节”。不管是欧阳修的诗词还是众多的小说奇谈都写出了上元节男女赏花关灯,互诉爱慕的情景。现在由于男女直接没有那么多的礼节,上元节更多的是春节的延续,人们沉浸在正月里的欢乐,有许多节日习俗已渐渐淡化。
2、?湮没在历史里的情人节
上巳节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草绿虫鸣,万物复苏正是踏春的好时节。杜甫曾写下”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在这样美丽的节日是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机会。早在先秦《诗经·郑风·溱洧》就反映了郑国青年男女在水边踏青幽会的盛况。在《汉书 ? 礼仪志》:”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洁。”到汉代,上巳节已经成为被官方承认的官民共同参与的节日。在宋代上巳节开始走向衰落,如杜安世《玉楼春》的”三月初三春渐老,遍地残花风暗扫。……今年不似去年欢,云海路长天杳杳。”刘克庄《忆秦娥·上巳》写道:”修禊节,晋人风味终然别。这些都说明上巳节早已今非昔比了。在当今社会三月三这一节日早已被大多人遗忘。只有在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保留,壮族的三月三”歌圩节”,男女青年赛哥、赏歌,对唱传情表意。侗族的三月三,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姑娘们早早提着洗好的葱蒜等待对山上情郎的讨取。在畲族更是重大,可与春节媲美,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场面十分热烈。
3、?广为人知的中式情人节
七夕节更多的是妇女的一种节日,妇女在七夕节乞巧,乞福。”七夕节起源于对古代的天体日月星辰崇拜。”这在《夏小正》 中就有非常明确的记载,”是月,织女东向。” 七夕被誉为中国的情人节多半与牛郎和织女的民间传说有关,寄托了人们对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希冀。其实早期的七夕节并没有爱情的影子,而是对妇女具有重要意义。相传农历七月七日晚,”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以乞巧”乞巧这一节日可以说是古代唯一一个专门为妇女们而过的节日,它不仅仅具有游戏娱乐的功能,更是当时妇女们的一种自我认同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满足了封建社会妇女对于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后来在宋代七夕除了乞巧、生芽外,文人们还借牛郎织女的传说赋予它爱情的魔力。七夕这一中式的情人节由于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的更多是,《行香子·草际 鸣蛩》又题为”七夕”,可看出作者 在七夕节对离家远行的丈夫的深情思念:”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这也是一种爱情。
中国的情人节大致是这么三个,有热闹非凡的上元节,有”多丽人”的上巳节,还有深情思念的七夕节。
版权声明: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