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观念一直都在变化,但归根到底其实是人才观念的变革。
在未来,企业团队必将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事业合伙人。
要想激发团队的积极性,创造更多的价值,就必须让ta们成为事业的主人,合伙人机制能够巧妙地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在传统的企业经营中,股东、管理层和员工的关系一般是自上而下的层级关系和分配关系;
而在这种关系中,由于管理环节和流程的繁杂,处于执行层的员工的主动性和执行力会逐渐降低;
这对于一家以增长和盈利为目标的企业来说,一支没有执行力的团队才是最可怕的。
而合伙人机制则改变了这种处境,让团队成员从打工者的角色转变成为“老板”的角色,既降低了管理的成本,又提高了经营的效率。
那么设计合伙人机制和系统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01、设计合伙人机制需考虑的问题
与其说是经营企业,不如说是在经营人的价值。在一家企业中,越高级的人才,对企业的价值越大。
实际上,人与人的差距,也正在于主动性的不同。
这时我们就要考虑,到底哪些人能够真正为企业带来价值和利益,然后层层筛选,把这部分人才找出来——
先树立标杆,不断提拔,最终使其成为企业的合伙人,升级成企业的股东,拥有管理企业的权限,同时又能够分享企业所创造的利润。
这时就会涉及到七大准则:出钱准则、出力准则、分钱准则、执行准则、领导准则、罢免准则、退出准则。
再细分下来,比如,出钱准则,我们要设定多少比例,分别出多少,怎样平衡差额?股权要怎么设计?
还有大家最关心的分钱准则,到底要怎么盈利,盈利后怎么个分法,由谁来分,这又牵扯到领导准则,由谁领导?领导权有多大?
在确定了这些具体的规则后,到底要怎么执行,由谁执行,肩负怎样的责任?(执行准则)以及出问题了怎么办?
在什么条件下要启动罢免程序?(罢免准则),甚至我们还要考虑,怎么设计合伙人机制的退出准则,要怎么退出,原股退出还是议价退出?
只有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后面的执行才能尽可能地避免矛盾与纠纷。
02、“事业合伙人”和“合伙企业”
在这里,我们还要先区分两个概念:“事业合伙人”和“合伙企业”。
最近几年,股权激励越来越热,相应的,“事业合伙人”这个词也频繁地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那么到底什么是“事业合伙人”呢?
合伙人的类型一般分为三种:股东合伙、事业合伙、生态链合伙。
在理解“合伙人”的概念时,我们会分成两种,一种是法律上的概念,也就是合伙人企业中的合伙人(包括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
另外一种则是我们常说的“事业合伙人”,一般来说,“事业合伙人”更多的是偏向于管理层面上的,是为了充分激发企业人才创造力而设计的一种管理机制。
“合伙企业”也是一种法律概念,属于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这个概念是相对公司制企业来说的,指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共同经营,收益共享,风险共担。
合伙企业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合伙企业,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另一种是有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区分好这些概念后,我们再来看,怎样合理地设计合伙人机制。
03、合伙人机制的设计
在《合伙人制度》这门课程中,实战合伙人制度设计专家郑指梁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一些实战的方法。
首先,合伙人体系,一定要围绕这五个方面来设计,分别是顶层设计、分配机制、财税法律、合伙文化、资本运作。这五个方面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其中最容易让人忽视的是合伙文化的建设,但合伙文化却是合伙人体系非常内核的部分;
比如,阿里巴巴之所以能打造强大的商业帝国,能够凝聚团队,做一番事业,很大程度就是基于合伙文化的建设,不断发展BP机制(也就是政委制度)。
再比如一些企业追求创新,会选择淘汰科层制,而采用更扁平化的方式来管理,这也是基于文化土壤的选择。
除了要考虑对内部的文化管理、团队管理以外,我们还要考虑对外的资本运作,比如一些实业投资、收购兼并、企业持股联盟以及企业对外的风险投资和金融投资等。
在郑指梁老师看来,最高的境界是股东合伙人,事业合伙人机制的设计是针对内部员工去构建持股平台,而生态链合伙人更多的是将经销商培养成合伙人。
那么针对不同类型的合伙人,我们要如何设计合理有效的合伙人机制呢?欢迎走进郑指梁老师的课堂《合伙人制度》。
在《合伙人制度》课程中,郑指梁老师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给大家分享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工具,帮助大家建构股权融资模型,深入分析复盘股东股份被稀释的全过程,以及分享合伙人是如何通过股权来致富。
一般来说,股份稀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增资扩股,另外一种是股权转让;
版权声明: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